2021年10月山东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

发布日期:2022-08-05 编辑整理:山东自考网 【字体: 】  【加入自考交流群】

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有一种观点认为传播是传者试图改变受者认知,态度或行为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A.共享说


B.仪式说


C.符号说


D.影响说


2.首个在中国内地设立代表处的国际传媒集团是()


A.星空传媒


B.新闻集团


C.华特迪士尼公司


D.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3.“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这句话被称为()


A.默顿公理


B.李普曼公理


C.赖特公理


D.托马斯公理


4.有报道指出烟雾喷洒器可能对大气有害,制造商马上改用液体喷洒器。可以用来解释制造


商这种反应的理论是()


A. 涵化理论


B. 创新扩散理论


C. 第三人效果理论


D. 知沟理论


5.我国第一份全国性的新闻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文件是()


A.《记者守则》


B.《一个自由和负责任的新闻业》


C.《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D.《传媒自律守则》


6.R•布雷多克在拉斯韦尔5W模式基础上提出了7w模式,其中添加的是情境和()


A.控制


B.媒体


C.信息


D.动机


7.我国传播学的学科地位得到正式确认的年份是()


A.1977年


B.1987年


C.1997年


D.2007年


8.意识形态霸权理论认为,支配阶级通过操作而形成的“同意”,归根到底是()


A.虚假的合意


B.民意的共识


C.虚拟的环境


D.真实的民意


9.美国西北大学教授里奇•高登认为,新闻传播领域一切融合的基础是()


A.媒介科技的融合


B.所有权的融合


C.信息采集的融合


D.新闻呈现方式的融合


10.最早引发美国佩恩基金会开展大规模青少年健康成长相关研究的电子传播媒介是()


A.电影


B.广播


C.电视


D.电话


10.大众传媒私有化时期,主流媒介在商业化的背景下,实现了对政治系统的主导,即()


A.政治媒介化


B.“客观”“公正”


C.媒介政治化


D.媒介对政治的相对独立


11.大众传媒私有化时期,主流媒介在商业化的背景下,实现了对政治系统的主导,即()


A.政治媒介化


B.“客观”“公正”


C.媒介政治化


D.媒介对政治的相对独立


12.在阿特体尔所区分的“媒介三种体系”中最公开、最直接地把新闻媒介当作教育工具的是()


A.市场经济世界的媒介体系


B.马克思主义世界的媒介体系


C.进步中世界的媒介体系


D.自由主义的媒介体系


13.“意见领袖"这一概念出现在()


A.国际传播研究


B.议程设置研究


C.信息流程研究


D.革新传播研究


14.经济体制决定大众媒介的运作方式,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众传媒运作是()


A.以内容为中心


B.以渠道为中心


C.以广告为中心


D.以宣传者的需要为中心


15.法兰克福学派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创造了()


A.批判的传播理论


B.认知的不和谐理论


C.人格学习理论


D.政治领袖的精神分析理论


16.进入市场后的中国传媒业,在保持其事业属性不变的前提下,强调()


A.以传者为中心


B.进行企业化经营管理


C.依赖财政拔款


D.秉持新闻娱乐化


17.下列人群,属于严格科学意义上的群体的是()


A.电影院的观众


B.侯车的旅客


C.步行街的行人


D.相同专业的学生


18.大众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


A.17世纪30年代


B.18世纪3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19.披CNN电视报道而成为第一件面向全世界进行现场报道的政治丑闻是()


A.田中角荣涉洛克希德案


B.尼克松水门事件


C.本•拉登录像带被披露


D.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事件


20.在大众传媒的广告说服下,当下人们消费的不仅是物品,同时还是()


A.符号


B.文化


C.使用价值


D.艺术审美


21.新闻工作者区别于其他传播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代表性


B.自主性


C.专业性


D.机构性


22.进入21世纪,中国的受众调研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即从单位化转向专业化和()


A.社会化


B.科学化


C.全面化


D.网络化


23.作为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受众享有()


A.知晓权


B.秘匿权


C.批评权


D.监督权


24.中国传播学界参照“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首次实证研究,开展于()


A.2001年


B.2002年


C.2003年


D.2004年


25.我回第一家拥有网络版的报社是()


A.光明日报


B.杭州日报


C.广州日报


D.深圳日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申农一韦弗通信模式的局限性表现在()


A.忽视媒介


B.忽视反馈


C.忽视讯息


D.息视噪音


E.包视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27.施拉姆独立参与撰写的大众传播著作有()


A.《意识形态与传播理论》


B.《大众传播学》


C.《电视话语的制码解码》


D.《传播过程和效果》


E.《报刊的四种理论》


28.新闻舆论监督主要表现为()


A.道德谴责


B.新闻审判


C.社会劝诫


D.法律监控


E.舆论制约


29.大众传媒与消费主义之间,存在着共存共荣的关系,其主要表现有()


A.将文化艺术当作“商品”


B.受众被视作“消费者”


C.文化的审美、艺术价值受到追捧


D.迎合受众品位


E.制造“身份”等象征符号


30.与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传播的特点有()


A.信息量巨大


B.信息传输安全


C.技术融合


D.信息双向流动


E.超越时空限制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亲身传播


32.把关人


33.社会责任理论


34.文化偏见


35.采访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传播模式的主要作用。


37.简述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理论研究的贡献。


38.如何评价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39.简述传播对社会的作用。


40.简述扩散型受众现象所具有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请结合自身使用网络媒介的体验,谈谈网络人际传播与传统人际传播的不同之处。


42.纽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一理论在新媒体时代是否还有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     2.B     3.D     4.C     5.C

6.D     7.C     8.A     9.A     10.A

11.A    12.C    13.C    14.D    15.A


16.B    17.D    18.D    19.D    20.A


21.C    22.A    23.A    24.A    25.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BE   27.BDE   28.ACE   29.ABDE   30.ACDE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


亲身传播是以人体自身为中介或媒体,尤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表情和动作等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


32.


把关人是勒温提出的一个传播学理论,也称“守门人理论”。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传播内容有无效果,能否被受众接受,既取决于传者,更取决于处于两者之间的守门人,如报社把关的编辑。


33.


社会责任理论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种新闻自由观念,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它提倡积极的自由,不排除政府在必要时对媒介进行干预:主张在媒介、公众和政府之间,找出三方都认可的共同点,以有效调节传播体制内的各种矛盾。


34.


文化偏见指对某一文化群体负面、消极、甚至带有贬毁性的观点,而且由于个体情感的深度卷入,很难在形成后加以改变或修正,容易引起文化歧视。


35.


采访权指在法律认可的范围内,记者拥有为采集新闻信息而进行调查或访问的权利。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


简洁地体现和表述各种传播理论,使人们不陷入纷繁的细节,能快捷、清晰地观察到传播现象的本质和深层部分。


37.


(1)最早开始微观层面的、实证主义的、改良性质的社会研究,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2)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


(3)构筑了后来以媒介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38.


(1)一反传播学界的传统思路,把大众传播的媒介技术本身当作传播巨大社会影响的根源,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传统。


(2)技术决定论者,强调媒介技术本身的形式和特征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认为媒介的产


生往往会导致社会文明和整个社会进程的改变;基本概念缺乏严格的科学界定,在学术研究


的规范性上存在不足。


39.


(1)协调社会关系。


(2)监视社会环境。


(3)塑造社会形象。


(4)促进个人的社会化。


40


(1)花费大量的时间消费媒介。


(2)媒介无所不在,且难以和日常生活区分开来。


(3)当代社会是一个表演的社会,相当多的人类活动都包含了表演的成分。


(4)扩散型受众是观看与自恋交互作用的结果。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


(1)从载体和方式看,网络人际传播生成了网络语言这一特殊的符号系统,这些网络语言直观、形象、生动,充满个性,富有表现力。


(2)从范围和对象看,网络人际传播具有广泛性、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基本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交流可以随时开始,也可以随时结束。


(3)从性质和关系看,网络人际传播更加放松、平等和自由,较少顾及社会规范的约束,也不具有明显的功利意识或实用目的。


(4)视举例论述的合理性、针对性等具体情况酌情给予0~4分。


42.


(1)核心观点: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人总是力图从周围环境中寻求支持,避免孤立;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更显强大,反过来迫使更多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2)展开论述部分应围绕新媒体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是否仍有其适用性而展开,


可根据回答情况酌情给予0~4分。

本文标签:山东自考 文学类 2021年10月山东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dzk.sd.cn

本文地址:http://www.sdzk.sd.cn/tk_wxl/28193.html







《山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标注来源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第一时间尽快处理删除。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山东自考-便捷服务